熊猫手机能否咸鱼翻身? |
分类:从业心得 时间:(2015-01-22 01:36) 点击:270 |
熊猫手机能否咸鱼翻身? 熊猫移动近日的一系列举动,表明了继续经营手机业务的态度和信心,但业界质疑,其新主人南京唯特是否有能力把熊猫移动拉出泥潭。 重操旧业 4月6日,南京熊猫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下称熊猫移动)对媒体宣布:“南京熊猫电子要继续经营手机业务,做大熊猫手机这一品牌。”这个宣布算是正式回应业界一度认为南京熊猫彻底退出手机业务的传言。 3月14日,南京熊猫发布公告称,由于欠南京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唯特)1.2亿的债务出现支付问题,其在熊猫移动的51%股权和另一家子公司南京熊猫通信发展有限公司95%股权,已被法院按照司法评估价值1.2亿元强制执行给南京唯特以偿还所欠债务。与此同时,通过债务处理,江苏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担了熊猫移动所欠南京熊猫的5亿元债务,三方于3月9日签订了关于债权债务转让的《协议书》。至此,从股权关系看,南京熊猫与熊猫移动之间已经不存在任何关系了。 但事实上,熊猫移动并没有抹去南京熊猫的影子。据了解,熊猫移动的高层都是去年年底由南京熊猫直接指派过去的,南京熊猫副总裁周振宇兼任熊猫移动董事长。而此次股权转让之后,熊猫移动的管理层并没有变化,其原班人马还是熊猫移动的“老管家”。熊猫移动董事长周振宇称,“南京唯特已全权委托熊猫移动的领导层来管理。”他表示,不管熊猫移动的股权属于谁,南京熊猫的大政方针是不会变的,熊猫移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熊猫的品牌,南京熊猫无论从自身长远利益还是从消费者考虑都不可能轻易放弃通信产业。 除了股权在南京唯特手里,一切均归熊猫移动操刀,那么南京唯特对熊猫移动的发展还有什么实质意义呢?南京熊猫能让熊猫移动咸鱼翻身吗? 财务黑洞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熊猫移动曾经是熊猫电子最重要的利润“奶牛”,南京熊猫2003年年报和2004年中报都显示,熊猫移动为南京熊猫的利润贡献率超过80%。南京熊猫本身则是第一个获得手机入网证的国内生产商,号称“国产手机第一家”,在手机行业经营已有12年之久。 2002年11月,熊猫手机曾以总标的额1.0889亿元夺得手机业的CCTV“标王”,此举当时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2003年熊猫手机销售达到历史性的250.74万部—之前的2001年是30万台,2002年是70万台,销售收入则达到32.65亿元,净利润8800万元。但是好景不长,2004年,熊猫手机的销售下滑到160万台。 南京熊猫的财务报告显示,江苏最大的手机经销商—江苏天创通讯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天创)拖欠熊猫移动货款和其他应收款累计达12.8亿元,熊猫移动还为江苏天创承担了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债务担保。另外,贴牌生产熊猫手机的上海易美通信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易美)还拖欠熊猫移动1.62亿货款,而熊猫移动原董事长马志平同时是江苏天创和上海易美的股东。 上海隆瑞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尹中余分析说:“南京熊猫的经营性现金流几年来一直是负的,资金回笼能力很差,2000年熊猫电子的现金流是负 1.7亿元,2001年是负5100万,2002年是负近2亿元,2003年是负2196万元,但2004年前三季度的现金流量却达到了惊人负8.5亿元。”熊猫移动被拖跨了。 新主人与老管家 据了解,南京唯特和江苏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背后都有着国资背景,其中江苏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江苏省国信投资管理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则是熊猫集团的股东,持股21.59%。 资料显示,南京唯特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主要从事投资管理和咨询、资产管理以及财务咨询等业务。该公司由两家股东合资设立,分别是南京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京高新)和江苏南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其中前者投资1800万元,为控股方。而南京高新的背后控股方则是南京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国投),在1亿元注册资金中南京国投出资6500万元,占有65%的股份。
该文章已同步到:
|